欢迎访问河南省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网站!

河南省人民政府

首页 > 要闻动态 > 他山之石

【打印】

【字体:

数字化发展的“和合”智慧

时间:2021-05-07 来源:学习时报

  近年来,数字化发展日新月异,深刻改变全球发展格局,影响人类文明进程,构建出一个无处不在的数字世界。从中国20多年数字化发展历程来看,从初创期互联网接入的“顺势而为”,到产业发展的“兼容并蓄”,再到构建全球网络空间的“和而不同”“同舟共济”,可以发现,中国在数字化发展进程中一直保持着“和合文化”思想底色,这也构成助推数字化转型的“中国智慧”。

  数字化发展蕴含中国“和合文化”底色

  数字创新体现互利互惠思想与信任文化。以平台社交、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粉丝经济等为代表的“信任经济”在中国快速发展,品牌借助口碑效应形成链式传播和持续扩散,催生的“信任经济”成为中国互联网一大特色。中国尊崇儒家文化,儒家关于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就是仁爱、礼让、互惠、互利,农耕文明也促使人与人之间在血亲和地缘的影响下较容易建立起信任和亲情,一定程度客观催生目前在互联网流行的“半熟人经济“”“信信任经济”。

  数字发展体现“为美好生活创造”的精神愿景。互联网在我国发展的同时,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互联网成为了沟通交流、脱贫致富、发展进步的工具,并借助庞大的用户市场实现价值释放。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下的百姓安居乐业、热爱和平,邻里相对固定,和谐共处,这是古代抵御自然危险、享受集体红利的基本条件。近年来,以线上线下融合为特征的互联网应用异军突起,跨地域购物、价值链整合等突破传统地域局限拓展了数字发展空间,尤其是消费互联网的崛起进一步激发消费红利释放,扩展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范围。

  总体安全观体现“家国情怀”和集体精神。中华民族历来注重集体、社会整体的价值,没有国,哪有家。孔子所说的“仁”也是集体精神的体现。古代所谓的“人”也并非抽象的人和孤立的人,而是集体的、社会的人,个体是社会整体关系中的一部分,要不断控制和调节自己用以适应和他人的相互依存关系。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诸多不可预知的挑战,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不确定性,中国强调与各方共同维护网络安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兼顾发展,并在各参与方之间取得产业发展、个体权益、安全保障的平衡与良性互动。

  数字治理体现“礼法并重”的和谐有序。在历史长河中,儒教尊崇“礼”,礼是一种秩序。中国人注重自省和克己,也强调在社会的教化中遵从“礼”并辅之以法律,“德刑相辅、儒法并用”。同时,中国传统治理强调整体性,诸如中医讲究系统着眼和综合施策,这在中国互联网发展进程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发展初期,政府注重数字化顶层设计和规划,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态度,充分引导行业自律,伴随我国互联网发展,针对平台反垄断、数据治理、内容治理等重点领域法治进程提速,加强生态建设,多管齐下开展综合治理。

  数字合作彰显同舟共济的天下情怀。长期以来,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家“和”万事兴,富有和平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必须坚持同舟共济、互信互利的理念,要求“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中国数字化发展秉持“和合文化”精神,反对零和博弈思维,致力于创造全球融合的数字化共生世界。

  坚持文化自信助力全球数字化转型

  坚持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的数字化发展道路。“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在新发展阶段,鼓励积极创新、包容审慎、互惠共赢、协同共享的数字化发展思维,以坚定不移的文化自信在发展进程中获得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精神力量。利用互联网优势加强文化建设,打造国际文化品牌,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走中国特色的数字化发展之路。

  注重取长补短,选择吸纳外来数字化发展经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和产业变革浪潮中,,中国从跟随到引领,,尤其是5G、超级计算机等前沿技术全球领先,也在政策体系、标准制定等方面取得跨越式发展。未来需进一步加强在网络安全、数字经济、互联网治理等领域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和研究探索,充分借鉴世界各国在基础研究、制度创新、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经验,谋求共同发展,为全为全球数字化转型助力球数字化转型助力。。

  善用多种渠道,推动形成全球数字化发展共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推行多边合作机制同时,充分挖掘行业协会、智库组织力量,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利用国际高端论坛拓展议程设置渠道,实现观念建构与互信积累。在广泛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同时,注意文化和话语差别,讲好中国故事、寻求价值共识。通过一系列思想互通和政策沟通,提升中国数字化发展“软实力”,在互联网地球村和全球网络空间新格局建设过程中贡献“中国方案”,奏响“中国之声”。(张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