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省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网站!

河南省人民政府

首页 > 要闻动态 > 他山之石

【打印】

【字体:

上海“一网统管”当向导 政府围着群众转

时间:2020-09-23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9月22日电题:上海“一网统管”当向导 政府围着群众转

  新华社记者 周琳

  9月初,上海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城运中心监控大屏上一条立案记录红灯闪烁,原来抽检中发现一处玻璃幕墙破损,需立即采取拆除、围封、警示等应急避险措施,“线上线下”实时融合,不到24小时就解除了隐患。

  上海是全球玻璃幕墙最多的城市之一,不少都已步入“中年期”。如今,16个区8600多栋高层幕墙,都已纳入“一网统管”。为一块块玻璃建设好“数字地图”,根据周边气候等30个风险因子精准分类监管,七万多条数据、一万个案例、数台无人机……“一网统管”为基层城市管理者提供了“智能助手”,守护市民的“头顶安全”。

  不久前上海成立的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是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建设主体。如今,这里正在以大会战的方式全面升级,以“高效处置一件事”为目标,加快形成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运行体系,打造信息共享、快速反应、联勤联动的指挥中心。

  科技赋能,基层“网格员”有了24小时在线的“千里眼”,解决市民最关心的隐患问题。走在南京路上,大型广告牌上都安装上了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广告牌的倾斜程度、震动幅度等,一旦超过阈值,就会自动在后台预警。

  上海市城运中心常务副主任徐惠丽将“一网统管”形象比喻为城运体系的“放大镜”“望远镜”和“内窥镜”。这个“智慧大脑”,串联起公共安全、绿化市容、住建、交通、应急、民防、规划资源、生态环境、卫生健康、气象、水、电、气等领域,为整座城市铺开了一张“安全网”,让城市越来越高效、越来越便捷,市民对美好生活更有获得感。

  同时,通过基层主动打造的多种小程序、轻应用,城市治理也有了更多的“感知力”。“汇商码”,是徐汇区在“一网统管”建设中推出的典型应用之一。235条马路、近万家街区小店,实现“一店一码”,集店铺注册许可、行业评价、监督检查、消费评价等方面的数据于一体,相当于小店版的“随申码”。

  在徐家汇街道的精准营商板块,辖区内百栋楼宇、万家企业均被纳入“一网统管”,实现企业一户一档、精准画像,营商政策个性化推送,企业诉求闭环反馈,经营异动自动预警。

  6月17日,哥伦比亚运动服装商贸(上海)有限公司向街道走访人员反映,希望能更换更大的办公空间。街道营商办第一时间匹配出面积、租金、区域、楼宇名称等信息后,选择出候选办公地。无缝衔接,如今哥伦比亚已签约入驻新楼。“好比是我们做了一个营商版的房屋中介,企业有迁址需求,第一时间就可以查询到合适的楼宇。”徐家汇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康伟说。

  这样的运行体系,好比是城市治理部门搭建了一个“应用商店”,每个基层工作者根据自身需求出发,可以开发出无数个“程序”。“我们搭建平台,提供基础赋能工具,把能交给机器做的交给机器。市、区、街镇,甚至网格、社区、楼宇等,依托这个平台履行治理职能,根据内生需求可以开发出更多应用来。”徐惠丽说。

  有了数据当导航,政府围着群众转,这是生活在大上海的“稳稳的幸福”。

  来自低保家庭的小张,是上海本地大学的一名应届毕业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父母对此很是着急。在徐汇区,“一网统管”精准救助场景把低保家庭应届大学生就业帮扶作为重要应用纳入其中。通过低保数据库、公安人口数据库,并叠加其他相关参数,进行智能搜索,发现50多名低保家庭应届大学生,并依托社区就业援助体系,提供“家门口”、全方位的就业服务。

  “一网统管”服务城市运行,不仅是技术革新,更重要的是一种治理模式的重塑,以现代化手段助力治理全方位改革。通过线上线下的联动,上海正在推动城市治理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